一、这部《年鉴》是《中国食品工业年鉴》的第三部。
第三部《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在条目内容上逐渐趋于定型,但仍有不足之处,以后应在细节上力求程式化,以便读者在查找资料或作年度环比时一目了然。
二、1986年《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共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这一部分包括16个细目。即:纪事、食品工业现状、科研情况、金融扶持、税收概况、投资情况、进出口贸易、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专利实施情况、商标与广告、食品卫生管理、原料概况、优质食品、食品教学单位、出版物和食品古籍书目介绍、法规政策文件。
第二部分:主要产品分述。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依照“中国食品行业分类”表的目次编写的。其中略有变动的是粮食加工和食用油脂加工合并为“粮油加工”,代乳品合并在儿童食品中,其他则一仍旧规。
第三部分:各地分述。这是每年没有什么变动的项目。值得指出的是,在编写当中,我们有意把基数比较低、进展又比较快的省份,或是基数并不低进展又快的省份,在各项经济指标方面同上海市的食品工业作了对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读者能更正确、全面地评价这些省份食品工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个值得提出的是:前两部《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一向是“台湾省暂缺”;这一部我们把这一缺憾弥补上了。这要感谢“台湾省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同志们的大力协助,尤其要感谢放弃休假,为我们撰写稿件的刘应斗同志。
关于台湾省食品工业的各项统计数字,因与大陆统计口径不同,故单项列出。
四个经济特区的食品工业概况,本拟汇集一起,单独列出,但由于有的特区尚属初创,组织稿件存在困难,有的则因稿件来到编辑部,本卷已经发稿,只好待下一卷再按计划做。所有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专稿,则作为附录,列在了广东省的后面。
第四部分:主要系统(部门)分述。这一部分只列了主要的几个部。这是因为我们的食品工业,隶属关系在十个以上,全部统计上来,存在着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因此,只能就食品主要生产系统作了统计。
第五部分:流通。这也是一个不容易精确统计的部分。尤其自从搞活以来,多渠道生产、销售,更增加了统计上的难度。不过通过这一部分的概述,看我国食品流通和人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变化,对指导企业组织生产,改善产品结构、搞活流通不无益处。
第六部分:食品机械与食品包装。这是一个信息库。食品机械是发展食品工业的原动力之一;食品包装是我们亟待改进的方面。在这里,给全国食品工业界,尤其是发展中的乡镇食品工业,提供了可信任的参谋与顾问。
第七部分:食品企业名录。这里是全国食品工业的“纸面集市”。食品生产单位在这里“摆摊设点”,展现了自己的产品,需求单位,可以各取所需,建立业务联系。
第八部分:附录。本年度选辑了国际上较先进的食品工业,包括经营管理,加以介绍,希望国内食品工业厂家,对这方面的选录提出见解,并把您们亟需的资料名称函寄本编辑部,以便根据大家的意见在下卷中刊载。
三、本《年鉴》在中央与各省的统计数字方面,仍未尽吻合,这有待于各方统计工作的渐趋一致。
四、本《年鉴》条目作者,一律在文后署名,凡连续条目系同一作者,则在最末一条的文后署名。
五、本《年鉴》1.15食品古籍介绍,本卷写至明清部分,暂告一段落;但由于我国古籍卷帙浩繁,即使几次也不可能搜罗详尽,因此,下卷拟作补遗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