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朝九晚五的存在,习惯了两点一线的平庸,习惯了通过软件上为一日三餐下单,也习惯了即使在同一空间里依然用聊天软件对话,生活中的每一天无不充斥着重复和无趣,也消磨着各自的社交心智与激情。在这个无法完全自愈的时代里,有多少设计师不堪设计的重负疲于生计,又有多少设计师当初的豪情万丈败给残酷的现实;如今,还有多少80后能自如地游走在设计江湖,还有多少90后能在设计的光环下冷暖自知,又还有多少00后能够面对设计职场从容自得,每个时代对于设计都会留下烙印般的特殊记忆和诠释。设计不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谋略,也可以只是一部掌中心仪的手机;设计不仅是在巴黎时装秀发布的新款服饰,也可以是你触手可及的产品包装。设计是多样的、多变的、多元的和民主的,设计是可以被赋予情感的、设计也是可以具有争议和善意的。对于一个从教二十五年的教师,深知设计行业的艰辛与苦楚,更知设计之路的漫长与煎熬。无论是课堂之上还是辅导讨论、无论是行业交锋还是闲暇之余,凡谈及设计的本真与实质,都言不离“创意”二字。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不仅是设计行业如此在意创意的存在,上至行政官员、下至快餐店老板都似乎一瞬间需要靠创意生存、营生。于是,创意成了这个时代无人不知、万人皆谈的话题。由此,在这个唯快不破的时代,对创意的需求和评判又多了一份要求和苛刻。
动物活动与人类劳作的最大差异在于,后者充满着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是一种设计活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地阐述了这一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也是设计生活的一种折射。仰望星空,一个个在人类设计历史中闪烁着光辉的名字辉映苍穹,威廉·莫里斯、凡·德·威尔德、路易斯·沙利文、瓦尔特·格鲁乌皮斯、汉斯·迈耶、米斯·凡·德·罗、弗兰克·莱特、雷蒙·罗维、冈特·兰堡、福田繁雄、贝聿铭,因为他们用设计影响了这个世界。我们还能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的一句话中看出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她说:”英国可以没有撒切尔,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设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国运,可以影响到我们现今和未来的世界。而设计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核心部分就是创意。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也是设计的生命之源。没有灵魂的设计如同飞行器丧失了动力、人类泯灭了文明;没有灵魂的设计也让设计作品变得毫无灵性与生命。人们会无法聚焦没有精神含义的炫技、也会漠视褪去神光的不善之作。因为它们都无法带动情绪,更无法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数字时代留下思考的痕迹。碎片化时代的设计舞者在与残酷现实的对峙中,创意这一救命稻草早已成为在时代迭代中取胜的一把利剑,刀锋展露实力,创意体现灵魂。创意是一种设计技能与设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种体现设计本质与内涵的形式物化,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的映射,创意与我们如影随形、息息相关。当我们改变常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学会换个角度来看这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界,你会为你的举动而惊讶。
可以说,创意是创新的起始点,是黑夜的明灯,照亮和继承着人类的文明。创意是星火,一次次点燃工业革命4.0智能化时代的技术革新与文化碰撞的火焰。创意是逆反常规、独辟蹊径的脑回路,是颠覆固有思维的“逆行者”。创意是人类发展中思维与科技、人文与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全球未来经济和技术浪潮的引擎。
文明的今天,在设计中充斥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环境保护的警醒,更在设计中看重用朴实的设计手段展现原始的美感,避免无端的需求膨胀所带来的过度设计,将设计物沦为欲望无底的消耗品。事实上,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设计的无痕,无痕于设计创意、无痕于设计范式、无痕于设计方法和材质。去雕琢、无粉饰,让作品内外统一、物我两忘,用最简素、低耗能的设计语言将设计无痕、创意无痕的作品保留在时间隧道,可品可鉴。
《中国创意设计年鉴》始于2010年,到2013年出版发行了四本年鉴,2014年起,《年鉴》编委会每隔两年出版一届,至今未曾中断。《中国创意设计年鉴》将平面类、工业类、环艺类、服饰类以及综合类创意设计的各类作品进行了梳理和遴选。十二年间共计出版了八本厚重翔实的《年鉴》,足以看出主编彭贵军先生对《年鉴》特有的执着情感,更是以其对设计之爱和社会的担当精神让《年鉴》如期而至,使得我们能有机会反顾十二年来的设计现状、了解今天设计的发展。《年鉴》是一股清泉,可以让你在沙漠、戈壁看到希望;《年鉴》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一个时代技术和文化的交集、多元文化互取共融的真实面貌。《年鉴》是一部能源电机,可以给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赐予精神和永恒的动力;《年鉴》也是一部设计的历史画册,记载了那些为设计所付出的岁月与记忆、承载着设计的智慧与未来。
我们希望《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这一品牌出版物能够成为诸多设计工作者和设计教育者的座上客、心头爱,使更多的优秀作品有面世的机遇,让更多年轻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设计师崭露才华。也使《中国创意设计年鉴》成为更多的年轻设计师们展示作品的平台、交流设计梦想的空间、寻找自我价值归属的止境。《中国创意设计年鉴》收录的作品看重作品的形式和符合行业趋势的题材、看重设计水准与思维创新、看重设计者的个体多样性、看重对社会关注点的聚焦和科技应用的结合、看重设计教育能力与社会实践交融的体现、看重设计教育与时代变迁的思考。正因如此,自《中国创意设计年鉴》创办以来,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三十多家图书馆收藏、同时也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检索。《中国创意设计年鉴》反映的既是一个时代里设计的缩影,也静态地记录着社会的发展过程,并以一种专业置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发现年轻设计师们的闪光点。毋庸置疑,《中国创意设计年鉴》也是高校设计教育届师生皆备的一本良师益友般的参考书。
《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20-2021》面向海内外华人设计师群体,征集、评审、编选、出版全部过程历时两年之久,以记载设计历史的方式以飨读者。一部《年鉴》不仅体现了这个时代中设计作品的态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群《年鉴》人为此默默奉献的温度。因此,特别鸣谢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的各位评审专家的辛勤参与和奉献,以及他们在本届《年鉴》作品的编审中提出的设计批评,也一并在此对所有入编作品的设计师和设计计构表示恭贺,冀望他们未来可期!
在一个多元融合的设计时代,各种开放的交流形式和平稳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一部分人拥有了国际视野的高度、具有接触先进的设计平台和设计理念。《中国创意设计年鉴》正是在这种状态下收集了国内设计行业新晋的、具有独立思考和洞悉未来的创作和优秀案例。在设计的滔滔江河中,《年鉴》正以一朵浪花的姿态,持之以恒地推动着中国的设计浪潮向前迈进,无声、无息,但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