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电子政务从数字化转型向服务一体化落成的一年。
“一网通办”这个关键词的频次大大下降了,出现更多的是“服务一体化”。这是因为国家服务一体化平台已经出现,并且号令部门和省市,而且“一网通办”的“天花板”能够覆盖的人群(51%左右)已经很明显,“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督查”的声音也在响起。所以,从宏观来说,从国家和省市两个大的层面来说,提“政务服务一体化”似乎更现实一些。
从实际的业务来看,从无处不在的“就近办”“全程代办”到三年来处处高调的“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人生一件事办”以及跨省跨市的“通办”“督办”,无一不显示目前我国从国家到部门、到省市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所有业务的电子化、综窗化、智能化和跨域化。
唯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什么是综窗?综窗办的是什么业务?综窗需要拥有这些业务的数据吗?
综窗当然是政府接件或受理的唯一窗口,部门已经不再是直接受理审批业务的单位,甚至“办不成事”也可以设立“综窗”;更不要说“我要开店”综窗,“我要注册”综窗了。所以,可以说,什么业务都可以综窗,只是不要提“综窗需要拥有这些业务的数据”。至今,至少在县市和乡镇街道这两级,综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唯一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综窗都没有自己的业务数据库,没有自己和部门签署协议的详细的事项库、证照库……,没有那些可以称为“数据”的东西。
因为几乎所有的综窗都是“接件”综窗,不是“受理”综窗;这些综窗只登记办事人的基本数据(6~8个),不采集审批这个事项的业务数据,即便是采集审批这个事项的业务数据用的也是部门的业务系统,“二次录入”、重复采集。虽然可以完成这个事项的受理审批以及随后的交付,但是,综窗业务系统里没有办理这些业务的数据,并且区(县)级政务服务局(中心)与相关的委办局也同样没有这些数据,这就是目前的现实,业务通不等于数据通,数据只在国家和部门之间是通的。并且,这些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地市级这个层面,如果地市级做好三通:业务通、网络通、数据通,抓住综窗建设这个牛鼻子,做好电子工单,赋予每个综窗以业务审批所需要的数据字段为导向,一次采够,一网通办,独立受理和交付,是完全可以保障业务通、网络通、数据和证照通的。
当然回首2020年,发展是方向,全国各地的“疫情通”是主流,如何准确地把握全市、全省、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相应的决策和部署,并且适时督导各地单位和群众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措施,说起容易,做起来非常难,真正做到“数据跑、人不跑”,不靠小喇叭,不靠人打电话,真的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建成高效智能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