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差异巨大,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是我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具备强大的发展后劲。在这样一个千差万别的国度,要使宏观调控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调控政策就不仅要有全局观,充分地反映全国的整体状况,同时还必须因地制宜,尽可能地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在跨入新世纪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区域经济政策。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些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效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宏观决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格局正面临着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将迈向全新的阶段。东部地区跨过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期,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产业的梯度转移,无疑会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缓解三大区域之间差距过大的矛盾。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产业有可能损害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可能减缓。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必须认真面对的。为此,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国地区经济监侧报告》,并计划从2008年开始按年度出版发行。该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分析全国经济运行状况;第二章是区域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和比较;第三章分析地区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重点考察发展均衡性和增长格局变化等问题;第四章深入分析中部崛起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地区篇,每个省(市、区)各一章,由各地统计科学研究所或相关部门负责撰写,编委会对各地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编审,并在每章后面附表两张,一张是本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另一张是本地区在全国的定位。由于资料的限制,这一部分未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第三部分是统计附表,集中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在2007年的变动情况,可以方便地进行地区间比较。编写《中国地区经济监测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时间非常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