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年鉴》(1994年本),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翔实地记载了1993年萧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旨在为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市情提供可靠资料,同时也为今后续编志书积累史料。本年鉴总体框架设计略作更动。一是将原“特载”改为“重要文献”,列入“重要文献和文件辑录”栏;二是由于统计制度的变更,已不再反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三是在商业类中因统计口径变化,原有的“生活消费品零售额”、“主要生活消费品零售量”、“各种经济类型农副产品收购值比重”以及“饮食、服务业机构和经营状况”已无资料可以反映,故未记述,其余均保持连续性。全书除卷首设“本年要闻”、“大事记”和卷尾设“先进名录”、“重要文献和文件辑录”、“文件目录选编”外,共设类目32个、分目212个、条目803个。按事物性质分类编目,不受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各项数据:凡列入市统计局统计范围的,均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财政收支数因统计局汇总时尚未开人民代表大会,故采用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算数);不列入统计局统计的,则用各有关单位提供的数据。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均为1990年不变价;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商业、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数字除注明外均为当年价。先进名录收录标准:劳动模范,萧山市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杭州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省级以上(部门中的某项具体工作获先进的单位和个人,只收录国家级和部级)。本年鉴中:“市委”,即中国共产党萧山市委员会;“市纪委”,即中国共产党萧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人大”,指萧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即萧山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萧山市委员会;“市人武部”,即萧山市人民武装部;对其余市所属的各部、委、办、局(社、行及公司),为压缩文字,一般也用简称出现。凡指杭州市及其各部门的,在市的前面均冠以“杭州市”,以示区别。对省略语,如“三个面向”、“双学双比”等,在本类目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注明全称,以后在同类目中出现,不再括注。本年鉴各项资料均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经撰稿单位领导审核后,由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纂成书。《萧山年鉴》(1994年本)的编纂工作,得到全市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协助与支持,值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真诚欢迎各单位和广大读者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以提高《萧山年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