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年鉴》(1991年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翔实记载1990年萧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旨在为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干部全面了解当年市情提供可靠资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也为今后编史修志积累史料。鉴于1990年是“七五”计划末年,故本年鉴的总体结构有所更动:不设“本年要闻”,改设“总述”,并列举“七五”期间每年的主要经济数字;增加“各区及城厢镇简介”。此外,在百科各类目中,尽可能有与1985年的对比材料。本年鉴除卷首的“特载”、“大事记”和卷末的“先进名录”、“要文件辑录”、“文件目录选编”外,共设类目34个、分目187个、条目645个。按事物性质分类编目,不受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1990年3月至4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换届。故在本年鉴中,这些组织的两届领导成员名单依时均列。在“特载”中,增设“市主要领导人简介”,介绍新一届领导人简历。先进名录收录标准:劳动模范,萧山市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杭州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省级以上。各项数据:凡列入市统计局统计的,均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财政收支数因统计局汇总时尚未开市人民代表大会,故采用1991年3月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决算数);不列入统计局统计的,均用各有关单位提供的数据。本年鉴中的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工农业总产值除注明为1990年价者外,其余均系1980年价;其他各项经济数字均为当年价。本年鉴各项资料除由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直接编写者外,均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经撰稿单位领导审核后,由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纂入鉴。八、本年鉴中:“市委”即中国共产党萧山市委员会;“市人大”指萧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政府”即萧山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萧山市委员会;“市纪委”即中国共产党萧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人武部”即萧山市人民武装部。对市属各部门及各群众团体,为压缩文字,一般也用简称。九、本年鉴中凡只有“市”字的称谓,均系萧山市的简称。对杭州市及其各部门,均在“市”字之前冠以“杭州”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