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由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全面介绍重庆经济发展状况的大型工具书——《重庆经济年鉴》。《重庆经济年鉴》是一部史存性、实用性、工具性的大型年鉴。2006年卷为《重庆经济年鉴》的第六卷。本卷《重庆经济年鉴》的特点与2005年卷相比,本《年鉴》总体结构没有调整,只是对文章做了细微调整。紧跟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政策安排,在“市场诚信和企业概况”编中,增加了《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2005年运行简况》,便于读者了解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在“重要经济文献”编中,增加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库区产业发展 着力解决移民就业 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重庆市建设三峡库区的总体思路,从而更好地关心、支持和直接参与重庆库区建设,推进重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卷《重庆经济年鉴》编纂的有关技术性说明(一)本《年鉴》以编为单位进行编纂。每编大体反映一项相对独立的经济内容;编以下不设章、节;本卷共十二编。(二)本《年鉴》侧重对重庆市2005年度经济运行状况的反映,这与其他类型的年鉴有明显的区别。为了突出经济内容,本书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未专设编目。文中涉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内容的,根据具体情况,作了适当保留。(三)本《年鉴》表现形式大体采用专题文章。文章体例大致是:基本情况介绍、年度主要状况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发展展望。“重要经济文献”、“市场诚信”、“附录”等编目,则未作统一的体例要求。(四)本《年鉴》中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5年底,个别内容则稍作延伸。统计资料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另外,有必要指出的是,因统计口径的不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市)所用数据与“统计资料”中的数据不尽一致,采用时请予注意。(五)本《年鉴》有关材料,系相关单位、部门所撰写,所用技术术语、专业名词、名称以稿件提供单位为准。不属于专业用语的,从习惯。(六)根据年鉴因承相袭的惯例,本年度反映上年度的内容。2006年卷《重庆经济年鉴》也从这一惯例。2006年卷《重庆经济年鉴》的编辑工作,得到了重庆市各部门、各单位、各级领导和长江沿线的上海、南京、武汉等主要城市、西部省区及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另外,尽管工作人员在编纂过程中尽了最大努力,但本卷《重庆经济年鉴》一定存在不少疏漏,热忱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