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年鉴》于2001年创刊,2001卷为《重庆经济年鉴》首卷。《重庆经济年鉴》是一部具有史料性、实用性、工具性的大型资料年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重庆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庆的经济获得巨大的发展。编撰经济年鉴的条件业已成熟。2001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由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全面介绍重庆经济发展状况的大型工具书——《重庆经济年鉴》。本书的主要特点:江泽民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办好“四件大事”的主要任务。这“四件大事”既是江总书记对重庆的期望和嘱托,同时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任务。因此,本书以专题文章的形式,对“四件大事”执行情况进行了介绍;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2000年是实施此项战略决策关键的一年。为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庆市在2000年度提出的重大构想、作出的重大决策、进行的重要布署以及实施的重要活动,本书均作为重点,力图全面予以反映;2000年度是重庆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作为重庆第一本经济年鉴,对“九五”计划的实施进行反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书刊载了对“九五”进行回顾的专题文章;同时,部分文章在以介绍2000年:经济状况为重点的同时,在时间上也适当前溯;重庆既是一个大城市,又是农业经济和农村人口占相当大比重的直辖市,市情极为特殊。本书对重庆的40个区县(市)的基本概况和经济运行状况逐一收录,对这种特殊市情的反映也构成本书的特点之一。重庆是一个年轻的直辖市。“瞄准京、津、沪,工作超一流”,是这个年轻直辖市的奋斗目标之一。本书收录了与京、津、沪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以找到差距,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本书在21世纪第一年创刊,对20世纪的重庆经济进行脉络式的扫描,是本卷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们专设了一编“20世纪的重庆经济”。本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本书以“编”为单位进行编纂。每编大体表现一项相对独立的经济内容;编以下不设章、节。全书共八编,并设“特载”、“附录”各一篇目。特载:刊载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报告以及本年度的重要经济活动、经济决策和重要法规介绍;第一编:20世纪的重庆经济。对20世纪的重庆经济按三个角度,即100年、50年、直辖3年,进行回顾。限于篇幅,对历史的回顾,着重对于大事件的脉络式描画;第二编:经济专题。本编为综合篇,包括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运转情况、经济管理以及若干项带全局性的经济内容;第三编:市场、市场管理。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本编作为一个单独的篇目列出。有关市场的内容,其它篇目亦所反映;第四编:产业状况。本编除综述性文章外,其余文章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归类介绍。特别是力求作好对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及行业的介绍;第五编: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区。主要进行对开发区的介绍。筹备成立重庆北部新区是200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本编进行了介绍。重庆大学科技园区也归入本编;第六编:企业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所有制形式也多种多样。本编以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重点企业和乡镇企业作为篇目进行介绍。无论何种分类,均不免有交叉重复,本书力求使每一篇相对完整。本编还突出了对工业企业五十强企业的介绍、对私营企业五十强的介绍以及对重庆经济年鉴66家重点企业增长企业的介绍。第七编:区县(市、自治县)经济。第八编:经济统计资料。在分析的基础上,列出18则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统计资料。为便于比较分析,部分经济统计资料还选取了“九五”期间的数据和内容;附录:包括经济大事记以及与经济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目录、经济类社会团体、刊物一览表等等。本书的有关技术性说明:书侧重于对经济状况的反映,与其它专业年鉴有明显的区别。为了突出经济内容,本书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未作专设篇目。文中涉及社会发展方面内容的,根据具体情况,作了适当保留;本书表现形式采用专题文章。文章体例大致是:基本情况介绍、年度主要状况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发展展望。“特载”、“20世纪的重庆经济”、“经济专题”等栏目,则未作统一的体例要求;本书中的统计数据,截止期为2000年。统计资料来源于统计局,也有一些数据来自相关单位。除《重庆统计年鉴》未纳入的数据外,一律以《重庆统计年鉴》为准;本书有关篇目,系相关单位、部门撰写。所用技术术语、专用名词、名称,以稿件提供单位为准。不属专业用语的,从习惯;根据年鉴因承相袭的惯例,本年度年鉴反映上年内容,本书也从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