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白云苍狗。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挑战中悄然度过。
认真客观总结曲靖市“十二五”工作,应该说前三年经济高速增长、后两年持续下行已成定局。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曲靖积极应对经济曲折起伏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团结率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打基础、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兴科教、惠民生、活机制、建生态、保平安、促和谐、抓党建,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从一、二、三产业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粮食产量“十三连增”。全市多个县(市、区)被定为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成为全省最大的粮食、油菜、山地牧业、蚕桑、魔芋、水产基地,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22.23亿元,是2010年的1.76倍。工业在逆境中艰难转型,煤炭、冶金、烟草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园区聚集辐射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9.67亿元,是2010年的1.09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不断壮大,被国家认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实现增加值670.9亿元,是2010年的2.2倍。非公经济活力增强,2015年实现增加值782.4亿元,是2010年的1.89倍,占市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8.2:52.4:29.4调整为19.5:39.4:41.1。2015年,市内生产总值1630.3亿元,财政总收人3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人11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7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62倍、1.36倍、1.63倍、1.97倍、2.16倍,经济发展进人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不尽如人意的是市内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四项指标未能完成2015年计划目标,市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两项指标未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从客观上看,有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因素影响;从主观看,对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的认识不充分,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的措施针对性、有效性不够是土要原因。综合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难”、“三弱”和“三个不适”。“三难”:一难是产业转型升级难,传统产业
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产业培育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二难是脱贫攻坚难,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支撑条件较弱,巩固脱贫任务重;三难是统筹协调发展难,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弱”:一弱是创新引领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发展活力不足;二弱是基础支撑能力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二弱是环境承载能力弱,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大。“三个不适应”:一是社会治理水平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相适应,维护安全稳定任务复杂繁重;二是少数领导干部能力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现象依然突出;三是正风肃纪的力度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相适应,消极腐败现象还有发生,反腐倡廉任务艰巨。
上述是对曲靖“十二五”的总结归纳,也是对收官之年的总体评价。《曲靖年鉴》作为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年刊,主要职能就是存史、资政,客观公正记录“十二五”和2015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与事,为始将启幕的“十三五”起到资政的作用。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解冻之时更是寒”。曲靖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面对全市人民新期盼,牢记历史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主动奋发作为,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上,全力闯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篇章,这就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质量效益与规模速度并重,扩增量与调存量并行,创新驱动与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并举,把曲靖建成云南经济强市、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曲靖,正在书写历史的新篇章。
范利军
201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