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出版年鉴与编修地方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全国地方志第一轮修志工作的全面告竣和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启动与推进,国务院于2006年5月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正式纳入了地方志工作的职责范围。甘肃省志办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对编辑出版地方年鉴给予了高度重视,地方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的关系亦进一步理顺,由各级地方修志机构和单位编辑的地方综合年鉴和专业年鉴也纷纷面世,全省一个以省、市、县三级志书为主体、以地方综合年鉴为主导、以地情资料和专业年鉴开发为支撑、以地情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地方志工作新格局快速形成。编辑出版《甘肃社会科学年鉴》成为大势所趋。
从年鉴这种载体的特点来看,它编辑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能更紧密地贴近现实,具有为现实服务的显著优势。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2006年,《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的第一、二轮编修工作均近尾声,两卷志稿均通过终审并进入最后的修润和出版程序。然而,这部志书的下限是定在2000年,因此,以一种恰当的载体,客观全面地记述2001年之后甘肃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状况,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以一种固定的形式,为下一轮续修《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积累材料和奠定基础也是当务之急。于是,《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承修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报省志办同意后果断决定,立专项编辑出版首卷《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年卷),并及时成立了编委会和编辑部,启动了首卷年鉴的编辑工作。
编辑部原计划2006年完成年鉴首卷的编辑出版,之后每两年出版一卷,使之成为一个连续出版的固定载体。但遗憾的是由于资料征集等困难的影响而延误了编辑工作进度,以致在当下首卷即将出版之际,按其下限,时间又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因此,编辑部重新调整计划,努力争取在首卷出版的同时,尽快启动《甘肃社会科学年鉴》第二卷即(2006—2010年卷)的编辑工作,到2011年上半年彻底完成编辑出版任务,从而使《甘肃社会科学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进入正常化和常规化。
我们认为,为存史而大量积累素材是本卷年鉴所承载的首要任务,应注重记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等不易收集而又易于失散的内容,对于社会科学事业中相对比较稳定的内容如机构和设施等的记载则尽可能从简从略,对于本时限内影响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事件和政策等的记载则力求细致,如本卷以附录的形式全文录存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4]33号)。本卷年鉴在编辑过程中贯穿了上述这样一个编辑导向,从而更为明显地突出了这一时期甘肃社会科学事业在学术理论和学科体系方面创新发展的基本特点,完成了本卷年鉴应当承载完成的基本任务。
为甘肃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们编辑出版《甘肃社会科学年鉴》的愿望和初衷,也是本卷编辑人员耗精费神默默工作的精神动力。为了编好这部《年鉴》,我们从多方面做了尽可能的努力,2009年6月28日《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首发成功,也给予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但真正到了本卷定稿即将脱手之际,我们不免还是多为踌躇,总觉得书稿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而且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所限,错误也在所难免。然而,丑媳妇终需见公婆,我们决心出版本卷,目的是抛以砖石引之良玉,求教于社科界的领导和专家。我们诚恳地欢迎和接受来自社科界各个方面的批评,同时,我们热切期待社科界的学贤同仁们,关爱呵护《甘肃社会科学年鉴》这一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生平台,并为其健康成长提出自己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新一轮编修《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工作经验。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