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年鉴》是地方年度资料性文献,于2006年创刊,逐年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集权威性、科学性、文献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全书围绕“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优势资源转换、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面貌和发展变化,为社会各界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伊犁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伊犁年鉴》(2012)为第七部年鉴。《伊犁年鉴》(2012)全书分为31个部类:1.特载;2.概况;3.大事记;4.江苏援伊;5.经济开发·对外开放;6党政机关;7.政法·军事;8.群众团体;9.外事·侨务;10.农业;11.工业;12.交通·信息;13.城乡建设;14.旅游业;15.贸易;16.经济监督与管理;17.财政·税收;18.金融;19.国土资源·环境保护;20.地震·气象·水文;21.科学技术;22.教育;23.文化·体育·影视;24.医疗·卫生;25.民族·宗教;26.社会民生;27.伊犁州地市县建设;2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境单位;29.人物·表彰;30.地方法规;31.附录。《伊犁年鉴》(2012)采用分类编辑法,设编目、类目、分目、条目四个结构层次,基本表现形式为条目,条目标题均为黑体字加【】。《伊犁年鉴》(2012)在上年结构基础上做了微调,除继续保持常规条目外,紧密结合实际,增加江苏援伊、经济开发部类,以突出反映国家支持伊犁发展的江苏援伊建设及经济发展新情况、新进展;设置抗震救灾、民生建设、多彩文化公益彩页,直观表现伊犁州面对灾害的精神风貌、为民办实事取得的成效、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展的各项活动。《伊犁年鉴》(2012)所用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为准,统计部门未公布的采用各单位提供的数据。计量单位为公制法定标准计量单位。《伊犁年鉴》(2012)条目中的少数民族的姓名,尽量使用全名(即加父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第一次出现时,均用全称,以后用习惯简称。《伊犁年鉴》(2012)采用的资料,均由自治州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市县撰稿提供,并经单位领导审核签发,具有权威性。《伊犁年鉴》(2012)收录的领导名单以上年末在职为准,仅作资料参考,不作其他依据。为读者查询提供方便,前有目录,后设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