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年鉴》是综合性地方年鉴,它以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形式,逐年较全面、系统、连贯地记载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为了解富阳、建设富阳的广大读者和使用者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资料。自1996年开始编纂至今,已连续公开出版6部。《富阳年鉴》(200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客观地反映富阳市人民在2000年勇于开拓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以及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部年鉴的记述时间为2000年1~12月。《富阳年鉴》集资料、信息、知识于一体,以文字记述为主要形式,采用分类编纂法,由卷首、百科、卷尾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以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为框架结构。卷首设特辑、大事记、特载、总述,百科部分设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富春江经济开发区、交通、邮电、旅游、经济管理、城镇建设与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与土地管理、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科学技术、乡镇、党政、社会群团、司法、人民武装、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文化新闻、医疗卫生、体育、民政社会,卷尾设名录、重要文件选录、附录、编后。全书共设类目36个、分目216个、条目1401个,类目之首一般设综述、分目之首一般设概况,以集中记述各行各业的总体情况。《富阳年鉴》(2001)的框架结构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所改革,主要是:增设必要类目,即非公有制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市场和附录中的市民实用指南等;归并相近类目,即原农业、林业、水利归并为农业经济,原中共富阳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归并为党政,原民政、社会归并为民政社会;改革分类方法,即把原按部门分类改为按行业分类,原工业中的国有、集体、乡镇工业改为造纸、通信设备、轻纺、建筑材料等制造或加工业。通过改革,以期达到更科学、更合理、更反映富阳实际,更突出地方特色的目的。《富阳年鉴》的文稿绝大部分由富阳市各部门、各镇乡提供,部分由史志办公室和有关个人撰写。稿件一般由专人撰写,领导审核,文后作者署名。凡涉及全市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均以富阳市统计局统计年鉴为准;统计年鉴未收录的,采用各专业部门提供的数据。个别数据由于来源不同、统计口径不一而不尽相同的,以该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为准。各业所计产值凡未注明“1990年不变价”的,均指当年价。类目之间的条目内容互有交叉重复的,采用详略不等、视角不同的方式记述;少数采用详记一处,另处以“参见法”在括注中说明参见××页××条目。名录中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镇乡负责人名单,以市委组织部提供为主,各供稿单位提供为辅。收录范围为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正副职,镇乡党委、人大、政府正副职。先进名录由各部门、镇乡单独提供,收录标准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录省级和省属部门(厅级)以上,劳动模范录杭州市级以上。人物选录标准为:获得省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双博士学位的富阳籍寓外人士。《富阳年鉴》编纂工作在中共富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到外地驻富各有关单位、各镇乡和市属各部门及不少基层单位领导的支持,广大编撰人员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成书时间仓促,编辑水平有限,失误和疏漏之处依然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使用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