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年鉴-2005》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本期《年鉴》与上一期相比,两个栏目有比较大的变化:一是“论文摘要”不再像上期那样只是二三百字的简单介绍,而是上千字的能比较完整地体现原文内容的摘要;二是按我们原先的设想组织了“书评”一栏,发表了18篇书评,介绍了本年度出版的17部著作。“商榷与探讨”栏目,在一定程度上是上一期的继续。上一期刊发了傅旋琼、吴在庆先生《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一文及丁启阵先生的商榷文章《杜甫、严武“睚眦”再考辨—与傅琏琼、吴在庆先生商榷》。本期继续刊发昊在庆先生的文章《杜甫、严武“睚眦”诗证及相关问题辨》。上一期刊发了岳珍先生《关于“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再思考—与李昌集先生商榷》一文。李昌集先生的回复文章《“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答岳珍学友商榷文》发表于2005年,所以刊在了这一期。石昌渝先生与张培锋先生关于《水浒传》成书年代的讨论,此前已有过几篇,这里,选登了二位先生在2005年发表的讨论文章。正如创刊号的“编者按”和“编后记”所说:“我们认为,正常的、健康的学术商榷与争鸣,对学术的发展有时比一般的论文更有推动作用。没有学术交锋,学术就不会发展。所以,我们转载几篇学术商榷文章,供学界参考,并藉此表达我们对学术事业的真诚。我们渴望学者们能够本着探求真理的信念,通过严肃而又不失友好的商讨,把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引向进一步的深入。”今后,这一栏目始终会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内容。《年鉴》中收录的论文,原刊于不同的刊物,体例格式略有不同。为求全书格式的统一,我们做了一些体例上的调整,删掉了原文的“提要”、“参考文献”等,但对商榷文章的格式,则保留原发时的样式。本期《年鉴》的编辑,部分在校的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其中“本年度古代文学研究著作索引”和“本年度古代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就是由葛付柳、郭鹏超、姚亚妮、王静、赵娟宁、孙洁、张雅婷、杨小杰、李积萍、姜小卫等同学辑录的。由于一些难以言述的原因,本期《年鉴》仍未能按时出版。我们深感惭愧!下一期将于今年后半年出版,以后各期,争取于次年的前半年出版。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家对《年鉴》的编辑出版予以支持,欢迎来自各方面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