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综合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的编纂原则。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结合,全面反映1986~1995年银川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为银川市经济建设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媒介,为宣传银川、振兴宁夏经济服务。《银川综合年鉴》是地方性的多年体的年鉴。全书以综述和大事记统领全文,后设编、章、节记述全市各行各业10年来的发展变化。为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除书前目录外,后设“索引”以备查阅之便。《银川综合年鉴》各章节记述的年限一般为1986~1995年,个别章节内容上下限适当延长,大事记内容延伸到1998年底。年鉴行文、力求规范。数字应用、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均以国家文字、出版部门的有关规定为准。年鉴记述的范围:凡称“银川市”者,包括所属永宁、贺兰两县:称“银川市区”者,包括城区、新城区、郊区:凡称“银川地区”者包括银川市区辖境内的中央、自治区所属企事业单位。年鉴中凡称“区市”者,均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银川市的简称;凡称“市区”者均为银川市与所辖城区、新城区和郊区的简称。年鉴所用资料大部分由市属各部门提供;部分资料来源于自治区各厅、局以及图书档案资料。由于篇幅所限,文中不再一一注明出处。年鉴中所用的宏观数据以《银川统计年鉴》为准;各行各业的具体数据以各有关单位握供的数据为准。人物编分人物传、英模表、烈士英名录三部分入年鉴。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个别有突出贡献的人物采取“以事系人”的办法在有关章节中加以记述。为记述简洁方便,年鉴中凡涉及中国共产党银川市委员会、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银川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均简称为: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自治区与市辖区的区别为:自治区级简称为:区党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市辖区前冠以辖区名称,如:城区党委、新城区人大常委会、郊区政府等等。《银川综合年鉴》在银川市志编委会的领导下,由市志办组织编写,同时得到三门峡市飞宇文化传播公司的大力协助。年鉴中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