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年鉴》是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四川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的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的史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其宗旨是翔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上一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为各级领导部门进行经济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广大科研和教学工作者提供新的史实,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四川提供资料,为沟通经济信息、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本《年鉴》创办于1986年,1988年卷是第三卷。1988年卷所收录的事件和资料,除对比需要和少量的历史回顾外,都是1987年的,篇幅比1987年卷增加50万字,除继续介绍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地州外,还介绍了所有县(市、区)的情况,并在《企业名录》篇介绍了部分骨干企业,内容更加丰富。本《年鉴》在编辑过程中,突出改革、开放、搞活,突出四川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当年的主要措施、成就、经验和问题,并精选材料和典型,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把对某个方面的综述与对典型的解剖结合起来,把文、表、图、照片结合起来,力求生动、形象地以史实和数据说话。《巴蜀人物》篇所记载的人物,由各个部门推荐,中共四川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政治部和编辑部联合评审,经四川省政府领导同志批准。本卷编入的是1987年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表彰与奖励的先进人物、重大国际奖获得者,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上溯到1986年。这个篇章将长期保留,每年把上一年中各方面的优秀人物载入史册。本《年鉴》的体例基本上采取篇、章、条目的梯级编辑法。为更好反映新时期的特点,新增加了一些篇章。为便于读者查阅,在编辑中尽可能将内容条目化。本《年鉴》的主要内容,根据四川省政府的要求,由四川省各有关部、委、厅、局和市、地、州、县等指定专人组成编辑组撰写,并经各级领导和统计部门审核,数据和事例准确、可靠。有些统计数字,由于来源和使用的角度不同,统计方法和项目的内涵不同,因而同一项目或名称的数字也就不完全一致。在引用本书的数字时,应以第十六篇四川省统计局提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为准。